【江西日报】“冒热气”“聚人气”“接地气” ——东华理工大学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2488 发布时间:2023-10-20


编者按:10月20日,江西日报教育版头条以“‘冒热气’‘聚人气’‘接地气’——东华理工大学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为题,报道了东华理工大学多措并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全方位教育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原文如下:

 

“冒热气”“聚人气”“接地气”

——东华理工大学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

 

东华理工大学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实际,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科学把握新时代“大思政课”本质特征,多措并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全方位教育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冒热气:用好思政小课堂

思政育人,必须提高针对性和吸引力。

 

“品牌,对国家而言,有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在众多中国品牌中,‘华为’备受世界瞩目。当下中国,需要更多像‘华为’一样拥有自己关键核心技术的世界级品牌,更需要在座的你们担负时代重任。”这是市场营销学课堂讲解专业名词“品牌”时的一幕。

如何有效破解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的“孤岛现象”,让所有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找到“育人点”、上出“思政味”?东华理工大学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融入课程思政,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系部级五个层次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体系,建成13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学院、10个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138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出368个优秀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开展课程思政培训和教学竞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发挥好教师“主力军”、教学“主战场”、课堂“主渠道”作用,有效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上,东华理工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负责人廖华英教授获课程思政赛道(正高组)二等奖。她于2004年率先在校内开设“中国文化概况(英)”课程,经过近20年坚守与创新,该课程入选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实现了高水平课程育人体系研发的路径创新;自编英文教材,作为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参考书目,被460所高校使用;录制的慕课资源上线“学习强国”,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页推荐,仅UMOOCs(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就有322所高校学生选学;2017年,团队创建课程品牌赛事——中国文化外语微视频大赛,七届赛事吸引全国百所高校上万名学子参加,产生了3000余个外语微视频作品。

“大思政课”教育体系的良田沃土上,思政育人效能正在凸显,涌现出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百米冠军、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江西好人”“新时代赣鄱先锋”、全省高校“最美大学生”“最美辅导员”等一批先进典型。

 

  聚人气:建好文化育人载体

  建好育人载体,传递榜样力量。

 

作为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府,东华理工大学诞生于太行山,成长于红土地,腾飞于英雄城,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核军工文化。

学校充分运用校本思政素材,通过编撰《核军工文化读本》《东华理工大学校史》等读本、组织一系列核军工文化活动、制定核军工宣誓誓词、制作核军工文化路牌景观等,将红色校史文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日常,在润物细无声中育新人。

“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创校老前辈的家国情怀让人深受触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练就过硬本领,以青春小我书写强国大我。”在读完《东华理工大学校史》后,廖城华同学说道。

学校持续打造先进人物群雕,连续四届获评“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通过宣传他们的爱国报国奉献情怀、立足岗位潜心治学和开拓创新精神风貌等内涵,使之成为青年学子身边可亲可近、有血有肉的学习榜样和精神力量。

典雅的书架、舒适的桌椅、700余册书籍、电子阅读机、朗读亭……学校合理规划图书馆闲置空间,打造理论学习“微阵地”,把高颜值、高格调、高质量的红色读书角“搬到”师生身边,为学校师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核新”讲坛和钱七虎讲坛,是学校传播核军工文化与正能量的两大文化品牌。据不完全统计,讲坛已开讲500余场,累计为10万余学子传播榜样力量,已成为东华理工大学闪亮的文化名片。

2022年,全国首个“钱七虎班”落户东华理工大学,成为学校积极探索思政育人创新模式的又一重要平台;“功勋‘七二一’班”成功入选2022年全省高校“红色班级”创建试点名单。今年6月,融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知识普及与校史校情教育于一体的东华理工大学校史陈列馆(核军工文化传承基地)顺利开馆,为学校文化建设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定制“开业石”雕塑、设计李四光到中南海献“开业石”的故事浮雕、建设功勋人物文化墙……一系列推进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有力举措正在落地,学校思政育人载体不断得到完善丰富。

 

  接地气:走进社会大课堂

  思政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延伸。

 

对于大学生而言,暑假是融入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好时机。为确保思政工作不断线,学校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坚持把“五育并举”作为假期学生思政工作的基础环节,通过构建家、校、社会“三元协同”的育人机制,实践育人、宣传教育、数字信息和品牌建设“四位一体”的教育平台,连续4年开展 “三元·四位·五维”假期思政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知行合一。

“红色是古田的‘底色’,也是这块红土地的‘魂’。我们通过无人机航拍获取古田村的地形地貌、建筑物及红色资源分布等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及三维模型,为红色文化村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为乡村振兴助一臂之力。”东华理工大学“地学青春”志愿服务队队长张欣悦说,“运用专业所学在社会实践中识国情、做实事的体验太棒了!”

微党课宣讲、红色文化调研、古建筑修复、主题墙绘、防灾减灾科普、爱心支教、普通话推广、劳动体验……暑假期间,东华理工大学充分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合学校核军工文化特色,按照就近就便、以家乡为主、以学生个人实践为主的原则,组织全校5000余名学生深入红色场馆、乡村田野、行业企业等地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暑期文明志愿实践活动。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学校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将“红色走读”与思政育人、专业特色等相融合,积极动员师生参观江西省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制作画册、视频、文创实物、H5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走读中汲取奋进力量。通过与小平小道陈列馆、方志敏烈士陵园等单位共建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至校外,实现全方位育人。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坚持办好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全面提升铸魂育人实效。”东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福庆表示。(陶小娜 苏 幸

 

附相关链接:

1.江西日报数字报:“冒热气”“聚人气”“接地气”  东华理工大学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http://epaper.jxxw.com.cn/html/2023-10/20/content_5413_8427244.htm

 

编辑:刘宇翔  责任编辑:苏幸  审核:黄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