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热议九三阅兵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92 发布时间:2025-09-03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盛大启幕。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盛世的自豪,共同观看这场承载着荣光与梦想的视觉盛宴。



院长华启和:天安门前的铁流奔涌与历史回响呈现了一堂震撼人心的“移动思政课”,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抗战精神不是停留在历史书本中的抽象概念,而是指引前进方向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激励青年学子以英雄先烈为榜样,将报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党委书记贺明银: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既是对抗战胜利80周年的庄严纪念,更是对新时代国防力量的全景式检阅。阅兵式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跨越国防自主创新成果,更是红色血脉的赓续科技与伦理的辩证关系、中国“和合共生”的理念。这要求我们以“大历史观”重构思政课堂,将抗战精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主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培养既懂科技又明大义的复合型人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付海莲:这场伟大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和力量源泉在教学中,我将着力把抗战历史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意识和不屈不挠的奋斗品格,有机融入课程设计与课堂讲授。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抗战先烈留下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今日砥砺前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段艳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人深受教育和鼓舞。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努力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其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矢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周红艳:和平来之不易,八十年前的硝烟提醒我们: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铭记先烈血火遗志,把伟大抗战精神化为今日奋进力量:为育人、为育才,让每一代人都成为守护和平的“长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也必将因我们的坚守与奋斗而更加光明!

硕士生导师管辉:这场盛典展现了中国从钢少气多大国重器的跨越,这正是抗战精神的血脉传承。新时代东华理工青年要以核军工文化为指引,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伟业,在守正创新中传承红色基因,在科技报国中续写时代华章!这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担当!  

研究生班主任陈波: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将伟大抗战精神精准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团结意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激励学生珍惜时光、踔厉奋发,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自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

研究生辅导员李金花: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军人飒爽的英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声“同志们辛苦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放飞的和平鸽和五彩缤纷气球是我们看到的希望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聆听讲话更觉使命在肩:以史为鉴、铸魂育人,把抗战精神转化为青春奋斗的磅礴力量,培养新时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教师危琦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我深感这不仅是一场国力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作为思政教师,我应将观看阅兵的感悟融入教育教学,在课堂讲授、科研指导、师生交流中,适时分享抗战历史故事与伟大抗战精神,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让“了解过去”从被动要求变成学生的主动渴望,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政课教师刘斌: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心潮澎湃。十四年抗战,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民族精神的淬炼。千万英烈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曙光。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更要将这段苦难与辉煌融入教学。通过生动讲述抗战故事,引导学生铭记历史,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自强方能立于世界。让先烈们的爱国情怀与坚定信念,成为照亮学生前行道路的明灯,激励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砥砺奋进,传承抗战精神,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懈努力。

思政课教师文:本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充分展示了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应将阅兵所展现的强军风采与习近平强军思想融入思政课堂。通过讲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英雄事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强国强军之志,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国防建设相关事业,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贡献青春力量。

思政课教师张飞雁: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内心激动,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彰显着国家的强大。那一个个挺拔的身姿,是对历史的铭记,对先烈的缅怀。阅兵仪式不仅是力量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我将把这份感动融入教学,让学生们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思政课教师罗洁:阅兵仪式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把阅兵所彰显抗战精神融入日常教学,通过组织主题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深刻领悟国家强大的背后是无数人的拼搏奉献。引导学生从阅兵中汲取爱国力量,树立担当意识,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在新时代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思政课教师陈薇这不仅是一场国力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阅兵场上,三军将士步伐铿锵、装备精良,展现了新时代强军兴军的辉煌成就。抗战老兵颤巍巍的军礼与年轻士兵挺拔的身姿交织,形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必将这份震撼与感动融入课堂教学,将抗战精神和强国意志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使命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思政课教师兰雅静:观看九三阅兵,受阅部队在长安街列阵,接受检阅;新型装备首次亮相,彰显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跃升;抗战老部队与军事力量新布局的“一老一新”徒步方队,更体现着历史的传承与发展。我将把今日所见所感融入课堂,用鲜活的案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他们理解“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用历史温度点燃学生思考,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延续传承。

思政课教师朱桃娟:这场大会,是对历史的回望,是对现在的镜鉴,更是对未来的叩问。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穿透史实去反思人类仇恨与对抗的根源,以史为鉴。和平的珍贵源于牺牲的沉重,发展的意义在于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从苦难辉煌中有所启迪,领悟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逻辑与世界意义,引导他们成长为既有家国情怀有人类关怀的新时代青年。

思政课教师张磊这次阅兵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精神的传承。看着受阅部队整齐的步伐、先进的装备,我深刻感受到人民军队的强大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抗战老兵的身影让我肃然起敬,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的英雄。作为思政课老师,我要将阅兵中展现的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学,让学生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思政课教师姚松:观看九三阅兵,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今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十分光荣和自豪,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时代使命。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做好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做好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领路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学院研究生分会主席张梦雨阅兵,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大课。看那受阅官兵步伐铿锵有力,装备方阵威武雄壮,尽显新时代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决捍卫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决心。身为马院学子,我们当以先辈为楷模,坚定理想脚踏实地不惧困难,持续提升能力、锤炼品德,争做有理想、有能力、敢担当的时代青年。

2024级研究生党员刘锦菲:身为党员,我深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分量,血与火换来的胜利,是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石。新时代青年更应传承红色基因,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梦、中国梦,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承诺。历史不容忘却,和平需要守护,吾辈定当自强不息!

 

编辑:陈晶晶   审核:付海莲  欧阳霞  贺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