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一生一事只为铀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2266 发布时间:2022-12-01


编者按:近日,江西日报以“一生一事只为铀”为题报道我校副校长汤彬研发铀矿勘查核辐射探测技术的事迹。现将相关内容转载如下

 


原文如下:

一生一事只为铀

在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一根3米多长的不锈钢管,被称为铀矿探测的“国之神器”。你能想象,依靠这根钢管,就能准确探测出地下铀矿的分布和储量吗?

  它的发明者,是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汤彬教授。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铀矿勘查核辐射探测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创立“无需钻孔岩样分析便能提交矿产储量”的我国铀矿独有技术体系,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攻克了快速探铀和现场定量这一世界性难题,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重要核燃料,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战略意义,但铀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仅为百万分之二。

  铀矿难找,定量更难。为使我国甩掉“贫铀少铀”帽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汤彬每年有半年时间带领团队深入各地的铀矿勘探地区工作,艰难采集、逐步积累实验数据。历经30余年持续攻关,在自我摸索中研发出铀矿勘查的核辐射探测技术。

“医用的辐射探测可以将看不见的东西变成看得见,比如用X光给人体拍片。钻孔探铀的核辐射探测是给钻孔周边的岩石‘拍片’,将地底下的铀矿变成看得见。”汤彬形象地描述核辐射探测技术原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汤彬始终没有忘记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孜孜不倦为核学科人才培养孕育“火种”。

  上世纪80年代,核学科教学资源匮乏。为保持学科不断线,汤彬在学校创办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进而发展出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他沿着自主培养道路,组建团队、搭建平台。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历时两年多,编写了《核辐射测量原理》国防特色教材;建成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急需的核学科人才。

四十年如一日,从青丝到白发。汤彬聚焦国家需求,一生专注于核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仿佛为铀而生,以赤诚之心筑牢大国重器基石,以先生风范带领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攀一座座科技高峰。


附相关链接:

http://epaper.jxxw.com.cn/html/2022-12/01/content_5413_7043974.htm


编辑:刘宇翔  审核: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