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姓名:陈可欣
年级专业: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录取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硕)
送给学弟学妹们的话:我一直相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生活最终是归于平淡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身边重要的人和事,岁月定会馈赠你!保持炙热,坚持下去。或许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荡,但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祝愿学弟学妹们前程似锦,做自己想做之事,走自己想走之路。
关于考研,不要听到你的积极口号,不要看到你在受伤之后的眼泪,要看到你平地一声雷的蛰伏,看到你特立独行却不被孤立的魅力,看到你与世无争却有迹可循的野心,看到你说堕落,却又不自甘堕落的自制力。终于,17级学前教育专业的陈可欣,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一、“小小流萤”的必经之路
对于在开启考研之路,陈可欣是这样想的,她发现考研并不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事实上选择有很多。《思维力》中提到:“选择大于努力,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梦想照亮人生。”她比较赞同这句话的。无论做什么,我们首先要做选择,确定一个方向或是目标后付出行之有效的努力,这样才不会让我们的努力白费。开阔的思路能使我们看到许多出路,如果自己局限住了自己,恐怕就会陷入整日感慨未来无事可做的境地了。说到梦想,可能大家会觉得与现实脱节,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各种鸡汤文,但她认为:“即使梦想是遥不可及的,是害怕自己实现不了甚至说不出口的,它也一定要有!我终依旧选择考研这条路,是因为把它当作了我的必经之路,想继续在校园里学习。”
陈可欣的考研之路大概是从去年六月份开始的,几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她谈到:“期间,迷茫是一直存在的。最开始是选择院校和专业的迷茫,后来是对知识的迷茫,再后来又是对未来是否会有好结果的迷茫……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多余的,是可以解决的。想法、计划再多,不去实践又有何用?‘明明想做一个实干家,却偏偏成了一个空想家。’这句话是与朋友聊天时无意说出口的,想来也是很多人的现实写照吧。遇到问题就要去解决,老师、学长学姐、家人和朋友都是寻求帮助的对象,特别是有经验的人,只要你去问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不过,决定因素还是在于自身。我也想过放弃,看书看不进去,做题两次三次还是会错,以及人的惰性,都会让我觉得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件事。有个学长说‘人生路上拼的是心力’,的确如此,考研路上的每一天,都是在与自己抗争。想放弃并不丢人,有谁能说自己时时刻刻都是坚定不移的呢?放弃的念头产生后,能再次坚定信念,继续前行,这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更多想要放弃的时刻,只要能坚持下去,就没有关系!”陈可欣给大家的一句话是: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这句话与大家共勉。
二、“微小强者”的备战时刻
备战考研,第一个要思考的就是当初怎么锁定报考的院校,陈可欣对于这个问题是这样回答的:“说实话,最初我是打算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也有了目标院校。后来是在家人和朋友的建议和开导下做出了改变。之所以选择中国人民大学,首先肯定是因为人大的各方面实力都很强,其次是我希望挑战自己。”
对于选择院校的经验,陈可欣是分享说:“对于个人来说,结合自身的倾向与家人的建议等选择学校的城市,然后根据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我对人大的情感等因素选择了人大,也给了大家一个参考。”
对于考研报考的专业,陈可欣报考的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不区分研究方向的。她说道:“之所以报考这个专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要感谢大学思政老师也就是高金龙老师,他独特的授课方式以及语言的幽默风趣使我们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我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产生了兴趣。二是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有的是思想家的深度、政治家的高度、教育家的温度’,这句话使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产生了崇高的敬意。三是家人的建议。最后,我选择了跨专业报考。”
刚进大学校园之时,我是对自己能否学好本专业抱有担忧的。之后的学习让我了解到学前教育这个专业其实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专业,要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很丰富,也很有趣。通过老师们的耐心教授和指导,我渐渐爱上了这个专业。
在备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息时间是很重要的,陈可欣娓娓道来:“第一个,‘勤学勤思勤问’是我们都要努力培养和坚持的。学习的关键在于主动。大家尽量少熬夜,因为道理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就是很困难。我的亲身感受告诉我,熬夜确实害人不浅,而早睡早起你会发现一天瞬间变“长”了许多,能做的事情会很多,最主要是更有效率了。第二个是良好习惯的保持,可以是通过自己强大的自律性,也可以是通过小伙伴的互相监督。自律是十分难得的品质,如果不是一个自律的人,那么良好习惯的保持方法是后者。很多考研的同学都会找研友一起努力,同样的,也会有学友。有人说,学习是孤独的,变优秀的过程是孤独的。我并不认同这个说法,在学习之路上,每个人都不是一个人,既会有良师益友,也会有家人做你坚实的后盾,所以并不孤独,尽管努力前行就好。”
三、“小小流萤”的自我燃烧
紧张的备考中是经验筑起的长桥,陈可欣同学给大家分享关于笔试和面试的备考经验。
依着自己的经验,陈可欣说道:“就笔试来说,专业课方面,首先是根据自己报考专业所考内容购买书籍,有指定书目的直接按照官方要求购买,无指定书目的就要去咨询老师和学长学姐了,这个时候就要将线上线下资源通通利用起来。其次是看书,根据自己的备考时长来安排学习进度,看书要分清重难点,看专业书的第一遍、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后可能都会有‘不知道看了什么’的感受,这个无需担心,即使你觉得自己没有看懂、什么也没记住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个过程主要是构建框架的过程,并且尽可能去理解每个知识点,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之后就是要重点梳理知识点了,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选择,能够将知识简单明了地展现出来,也能考核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是在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只靠背概念、结论等而无法理解这些东西的内涵、外延和关联,一旦相似的东西一股脑摆在一起,那背东西就是一种煎熬而不是享受了。背了就忘是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亦是如此。不必太过焦虑,背的每一遍其实都是内化的过程,它只是无法像解数学题一样清楚地摆在眼前而已。其实你会发现,这一遍会比上一遍花的时间要短,慢慢地到了最后你会发现,第一遍要用一个月甚至更多时间,而最后一遍只需几天就可以了。要相信,量变产生质变。英语和政治方面,其实异曲同工,还是积累、理解和坚持。”
对于面试,陈可欣同学建议学弟学妹们提早准备,不要觉得初试过了就万事大吉了,复试也是十分重要的。陈可欣说:“由于我是线上面试,因此来分享一些线上面试的经验和教训。一定要时刻关注官网信息!特别是提交材料,错过时间还是很麻烦的。”她解释道:“有些学校是明文规定截止时间前未提交将视作放弃复试资格的,因此要格外关注。材料准备充分,线上复试所需仪器设备也要提前准备好,最重要就是复试专业课的准备了,需要看大量书籍,最好能预设面试官老师的问题,想好怎么回答。中英文的自我介绍最好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的都准备一下,这样面试时能灵活应对。英语口语还是看平时的积累和实际运用,同样也可以预设一些问题。总的来说,复试过程中回答问题要放松,要有逻辑性,可以用总-分-总的形式回答。再者要实事求是,不要装懂。知道多少说多少,知道相关的可以询问老师是否能回答相关的,一般老师都会允许的。如果真遇到完全答不上来的,可以说‘老师,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我没有复习到,复试后我会去学习的。’整个过程尽量不要停顿太久,冷场就不好了。另外,从开始到结束对每一位老师都要有礼貌,给老师们留下一个好印象。我复试时视频中老师们都戴着口罩,但依旧能感受到老师们的亲切,所以大家不必太担心。”
四、“微小强者”的最终成就
在接到了人民大学的录取信息后,陈可欣这样规划着自己的未来:“由于我是跨专业报考,因此我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坚持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注重自主学习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回忆备考期间,陈可欣认为这一路走来,有太多要感谢的人:“首先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家人们,他们就是我坚强的后盾,一直默默支持我、关心我。他们或许不懂我需要学的东西,但知道那一定很辛苦,因此生活中处处关心、叮嘱我。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小举动,我就会鼻头一酸。然后要感谢师范学院所有的老师尤其是我的班主任杨艳平老师,杨老师不仅在学习上关心我们学前教育的所有同学,而且在生活上也是我们的知心大姐姐。还要感谢高中老友们和大学同学,他们会在我困惑时开导我,在我失掉自信时无条件相信我,给予我动力,在复试成绩出来时比我还激动,都是一群可爱的人啊!最后要感谢我的室友们,四年的时光已经让我们成为了对彼此都很重要的人,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谈心,互相鼓励,也一起在努力之后放肆玩耍,她们的陪伴就是一种温暖的存在。”
在谈到陈可欣的座右铭时,她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是我的座右铭。生活最终是归于平淡的,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身边重要的人和事,岁月定会馈赠你!“保持炙热,坚持下去。或许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荡,但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像诗中的萤火虫一样用自己的力量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光。希望大家都能成就自我,就算自己渺小微弱,也会有自己的伟大时刻。 (图/陈可欣 文/魏芯雨)
编辑:王小君 审核:江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