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迎接核工业创建70周年,11月21日,东华理工大学核军工文化主题原创音乐剧《核地花开》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晨兴音乐厅上演,中国文艺网对此进行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现将报道转载如下:
原文如下:
东华理工大学原创音乐剧《核地花开》走进中核集团
11月21日,致敬中国核工业人的核军工文化主题原创音乐剧《核地花开》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晨光音乐厅上演。该剧作为传承和弘扬核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以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府东华理工大学为创作背景,由“以身许国”“相濡以沫”“山高水长”“志通四海”“核梦飞扬”5幕组成,围绕张华、鲁平、李雪梅、王攀、蒋宛等人的故事,讲述了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舍家为国、矢志不渝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为国家的和平奉献青春乃至生命的绚丽画卷。
本场演出由中核铀业有限责任公司、东华理工大学联合举办。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党群工作部有关领导及各部门职工代表,京区各二级单位领导和职工代表,中核铀业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京区成员单位领导和职工,东华理工大学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共800余人现场观看。
在参演过程中,东华理工大学的师生们用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歌声,将剧中人物的家国情、夫妻情、父子情、师生情、兄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年轻的学子们怀揣梦想踏入神秘的“一号信箱”(东华理工大学前身的代号),到他们在刘老师的教导下深入山区勘探铀矿,再到他们为了国家的核事业隐姓埋名、远走他乡,每一个场景都让观众为之动容。
该剧巧妙地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相结合的美学理念,将人物的情感交流、生活状态、工作场面用歌舞化、意象化的形式予以表达,让全剧既有家国情怀的澎湃,又有细腻入微的情感。该剧的成功上演,不仅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核工业人的艰辛与伟大,也激发了当代年轻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核事业的向往。
据悉,该剧在音乐阐述方面,融合了西方音乐剧宣叙调手法与流行音乐元素,打造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充满戏剧张力的音乐效果。在舞美设计方面,以“铀”元素为核心,通过环状“U形”矿石意象和充满年代感的立面墙壁,营造出多样化的舞台空间。在灯光设计上,一方面渲染了环境氛围,细致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在重点唱段和情绪顶峰时,用辉煌的色彩和亮度照亮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同时,通过视频影片实现舞台空间的延伸,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加强了舞台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音乐剧主创告诉记者,这部剧创作的难点在于如何把科学的严谨性和艺术的观赏性有机结合。为此,主创团队邀请核工业的专家亲自把关剧本,以免出现学术和工业学科上的一些专业失误。同时在戏剧的表达形式上更是精益求精,数易齐稿,反复打磨,力图为首都的观众以及核工业领域的观众呈现一台具有双重专业性的高品质戏剧作品。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学生多彤欣观看完演出后,感到非常震撼,也深受感动。“音乐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沉浸式感受了核工业前辈为国家核事业发展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研究生,要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用实际行动书写‘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青春华章。”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简称东华理工,创办于1956年,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府,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综合性大学。建校68年来,学校始终牢记服务国防军工的使命担当,高擎“核学”“地学”两杆大旗,加速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国防军工事业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在内的27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培养了我国核地矿领域近60%的技术骨干,为我国“两弹一艇”诞生与核大国地位确立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地学人才摇篮”和“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
附相关链接:
1.中国文艺网:
https://www.cflac.org.cn/xw/bwyc/202411/t20241121_1332357.html
编辑:刘宇翔 责任编辑:苏幸 审核: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