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3日,《江西日报》第10版“学与思”专栏刊发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教师文章《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引发广泛关注。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原文如下:
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自十九世纪中叶公开问世以来,始终处于不断地实践探索与理论完善之中。中国共产党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极大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根植于中国的国情和传统,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和选择,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式、发展规律的现实的客观的揭示,而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基于中国具体实践开辟出的新道路。科学社会主义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就在于后者是出于少数个人美好愿望、玄想而设计出未来社会。社会主义道路究竟该怎么走,社会主义社会蓝图究竟是怎样的,“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又再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最新实践,所取得的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是基于中国特色发展经验、对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作出的新成就、新贡献。
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固定静止的,是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着的,而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中国特征,是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当代中国实践。恩格斯曾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含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摒弃“姓资姓社”争论,充分汲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的有益成果。它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存在深刻一致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强调要处理好劳动者权力与资本权力之间的关系,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结果,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在动态发展中开辟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既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又要贯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起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既要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又要贯彻实施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强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全方位、系统化推进的,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广泛领域的伟大进步事业。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文明新模式,形成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科学体系,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现实形态上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检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遍价值追求,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文明在当代中国的文明呈现样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矛盾的更有效化解,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文/李茂军)
附相关链接:
江西日报:
http://epaper.jxxw.com.cn/html/2023-03/13/content_5412_7432161.htm
编辑:刘宇翔 审核:陈婷 黄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