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东华理工大学最新科研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

来源:地球科学学院 浏览次数:1027 发布时间:2024-10-17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东华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等完成的研究成果“Long-term reduced lunar mantle revealed by Chang’e-5 basalt”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第一作者是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张慧娟博士。

 


氧逸度(fO2)是控制行星热演化和宜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地球的地幔和火星的火幔形成以来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氧化,深刻影响了其岩浆去气时的挥发份种类和热演化过程。然而,这种氧化过程是否是所有类地行星的普遍现象,尚不清楚。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对象,但是,月幔自形成以来的氧化还原演化历史仍然未知,主要是因为所研究的月球玄武岩样品主要形成于40~30亿年之间,缺乏年轻月球玄武岩样品。嫦娥五号玄武岩形成于20亿年前,为理解月幔氧逸度演化提供了关键样品。基于此,利用橄榄石和尖晶石V氧逸度计,对27个嫦娥五号玄武岩岩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嫦娥五号玄武岩的平均氧逸度为ΔIW–0.84 ± 0.65,与年龄在36~30亿年之间阿波罗玄武岩和火山玻璃的氧逸度十分相似,说明月幔一直维持在还原状态,不像地球和火星经历了明显的氧化。长期持续还原的月幔表明导致地幔和火幔氧化的过程(铁的歧化、后期增生物质和氢气去气)要么在月球上没有发生,要么对月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长期还原的月幔对月球演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它促进H去气,抑制S去气;其次,它抑制内部岩浆的产生和月幔的对流,使得热量不容易耗散,延缓了月球的冷却。这一研究为月球热演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文/图  陈磊)

 

编辑:刘宇翔  责任编辑:苏幸  审核: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