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三链融合产教协同,打造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高地

来源: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900 发布时间:2025-04-25


编者按:东华理工大学联合多个企业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构建“1+N”多主体协同办学体系,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人民网大江、映山红网、网易新闻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作为江西省“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联盟牵头单位,东华理工大学积极响应省“1269”计划,联合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江西省通讯终端产业技术研究院及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立讯智造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学院以服务吉安市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目标,依托王耀南院士团队,构建“1+N”多主体协同办学体系,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课堂直通车间:三方共育“零距离”人才

“从通信协议理论学习到智能家居产品开发,真正实现了学用零距离!”自动化专业学生方开豪在操作企业开发平台时感慨道。论坛现场,200余名学生通过“产业认知-岗位实践-职业规划”全链条育人活动,体验了“教室到车间”的无缝衔接。

学院实行“双导师制”和对接地方产业前沿动态、企业用人标准、岗位核心能力的“三对接”机制,让企业导师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将企业实际需求100%融入培养方案,课程年度更新率超30%。现场发布的“岗位能力图谱”与“技术进阶路线图”,帮助80%参会学生明确职业发展路径。

阶梯分段培养:构建“递进式”育人闭环

协讯电子(吉安)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李明介绍校企共建的“阶梯式”实践体系:低年级学生通过暑期实习建立产业全景认知;中高年级参与学期项目制实践,掌握产品开发全流程;毕业生依托“双导师制”,实现毕业设计与就业精准衔接。

学院创新“递进式、阶段化、多样化”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完成通识与专业课程学习,第三年在金鸡湖创新小镇开展产业链技术实训,第四年进入相关龙头企业完成实践与毕业设计。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集中式实习基地,企业投入超亿元设备资源,政校企三方协同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距离,输送“即战力”强劲的技术人才。

双向赋能驱动:激活产学研创新生态

产教融合的叠加效应加速显现。短期看,定向培养机制缓解了企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中长期看,通过复合型人才输送,为产业链智能化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近三年,学院与相关龙头企业联合承担省市级揭榜挂帅项目10项,研发经费达8600万元,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4亿元。

政校企协同有效推动了“人才蓄水池—技术创新—产业集群”良性循环。东华理工大学联合江西省通讯终端产业技术研究院、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联盟”,获批省级重大专项“高端视觉检测机器人研究”等项目,助力吉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未来,东华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将深化“校中厂”“厂中校”混合培养模式,分三期建设千人规模的示范性学院,力争3-5年内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产教融合新标杆,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力量。文图/ 曹林 饶云

 

附相关链接:

1.人民网http://jx.people.com.cn/GB/n2/2025/0422/c186330-41204976.html

2.大江网https://edu.jxnews.com.cn/system/2025/04/22/020849439.shtml

3.映山红网http://ysh.jxup.com/news-show-25868.html

4.网易新闻https://www.163.com/dy/article/JTP4QDH40530QRMB.html

5.手机江西网https://m.jxnews.com.cn/edu/system/2025/04/22/020849439.shtml

6.搜狐新闻https://www.sohu.com/a/887682327_121956424

7.腾讯新闻https://news.qq.com/rain/a/20250422A07VVM00

 

编辑:陶小娜  责任编辑:陈婷  审核: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