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双师同堂”思政示范课教学活动

来源: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810 发布时间:2025-05-21

2025年5月19日,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杜艳军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春鹏老师联合以《核安全法与核安全文化》课程中的“中国核安全”为主题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示范课,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2022级本科生带来一场融合专业知识与家国情怀的沉浸式教学体验。

 


杜艳军以学校第九届全国高校学生课外核+X大赛“高放废物 核库安居”作品为切入点,结合中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与行业技术标准,系统阐述我国核安全体系的三重防线,并通过展示秦山核电站等典型案例,讲解了核设施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及退役全周期中的核安全管控要点,以及我国“安全第一”的核工业方针。

周春鹏从“国家安全 防范战略风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切入,讲述了中国核事业从筚路蓝缕到领跑全球的精神密码。她详细讲解核能发展与经济安全,梳理“两弹一星”研制历程中的技术突破与精神传承,将“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与国家核安全法律法规相对应。

 


教学过程中,通过“三阶递进”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深度协同。在知识传授阶段,杜艳军介绍中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时,周春鹏引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核安全领域的违法成本必须高于收益,这是法治威慑力的底线”;在文化培育阶段,杜艳军将核安全文化比作核能开发利用这一大厦的基石,周春鹏通过钱七虎院士“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军工信仰和“以身许国”的奉献精神,讲述新时代核军工人如何继承弘扬核安全文化;在价值塑造阶段,杜艳军展示我国核废料处置库选址的公众沟通案例,周春鹏解读其中蕴含的“公众支持是核电发展的关键条件”理念,引导学生自觉做好核安全文化宣传教育。

 


此次“双师同堂”思政示范课教学是一次教学创新活动,也是一次对“新工科+大思政”育人模式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打破了学科壁垒,将核专业知识与核安全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与国家安全、核军工文化等思政元素深度融合,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占亦磊同学说:“杜老师教我们用法律守护安全,周老师教我们用精神守护信仰,这让我们对‘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增强我们“敦本务实、崇义奉公” 的自豪感与“明德厚学、爱国荣校”的使命感!”江雯镁同学表示:“双师同堂授课方式新颖独特,杜老师从核安全法条款切入,周老师用‘国家安全’点睛,让我们既‘知其法’又‘明其魂’,核安全不仅是技术防线,更是民族精神的当代传承!”

 


据悉,核工学院杜艳军讲授的《核安全法与核安全文化》是东华理工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示范课,2023年获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课程思政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该课程主持编写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核安全观”等连续四年获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图/文 杜艳军)

 

 

编辑:欧阳威    责任编辑:刘顺祥    审核:张怀强